有人认为自己或许能力不够,但是只要具备普通标准的能力,就能成功。
为什么能够成功?因为“无论如何非成功不可”,不断地深思,愿望就能成真。
不断地深思熟虑,会发生什么现象呢?就是思考的事物会进入潜意识。这是我经常对公司员工说的。
虽然我们意识不到,但是我们深思熟虑的东西,都会进入潜意识之中。潜意识犹如一个容量巨大的仓库。
例如,早上醒来或者在做别的完全不相干的事时,会突然出现灵感。
也就是说,尽管在考虑与该问题毫不相干的其他事情,但忽然会有新鲜的点子涌来:“啊!原来如此,这么做可能就行!”为了让这样的灵感、点子不断冒出来,就必须学会运用潜意识。
比如,想做某件事,但当时还缺乏这方面的能力。“如果有这项技术,就可以攻克这道难关。有没有哪位学者能够教给我们呢?”
这么想的时候,忽然会想到:“可以去拜访学生时代认识的那位老师,就可能拓展思路。”
所有的研究都不能光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,必须借助别人的能力和智慧。
然后,怎么加强方程式乘法中的第二个要素“热情”或“愿望”是个问题。
最后,“思维方式”或“人格”这个要素如何塑造、提升,对于开发创造新事物也是非常必要的。
我是技术工作者,但我一贯认为,在作为技术工作者之前,首先必须是一个品质优秀的人。
不论是搞研究、技术开发,还是帮助推销产品,当然在参与高层决策管理时更是如此,在作为专业人才之前,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格。
在研究开发时,最初的创意本身就如梦如幻、无根无据,越是在这种飘忽的状态下设定目标,在进入到日常的研究开发时,就会遭遇巨大的困难。
因此,需要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,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局面下都能忍耐,千方百计寻找突破,把事业做成。
从结论来讲,在推进研发工作时,课题组长以及跟随他的部下的热情非常重要。
再进一步讲,这三个要素是相乘的,就是能力×热情(或者意志)×人格(或者思维方式),由三者的乘积决定事情的结果。
我们在做工作,特别是搞研究开发时,往往会错误地理解,认为能力是最重要的,这是不对的。
说到能力这个因素,只要有普通的水准或许就够了,高于普通水平,当然更好。
我感觉到,这两个要素在成就事业方面,包括研究开发在内,是最起作用的。
在开展事业的时候,心灵并不纯粹的人反而获得了成功,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例。
一般来说,具备某种教养,具备一定人品的人在考虑赚钱的时候,对“不管别人如何,只顾自己赚钱”这种自私的行为,他们是不屑一顾的。
与此相反,“哪怕让人哭,哪怕遭人恨,我都不管,我只想赚钱!”这种欲望强烈的人,虽然没有人品,没有教养,但他们的钱来得快。
而心肠善良的人会想:“不必那么难看、那么拼命去赚钱吧。”而在这么想的一瞬间,力量就衰落了,所以无法成功。
为了把事情办成,这个意念、这个愿望的强弱是关键,它决定了事情的成败。
为什么我们经常提到意念、意识、愿望、热情以及意志等词,经常听说洞穿岩石般的意志能够成就事业?
在工作的时候,我会入迷般地把思维集中到事物的某一个点上,如痴如狂。
思考时间最长的时候,例如,一个技术问题我连续思考了四天四夜。
当然夜里我会睡觉,但不管睡着还是醒着,不管在不在公司,我都只思考这一件事。
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,但为了突破难关,这种异乎寻常的集中思考是必需的。
“无论如何非这么做不可”,心中具有这种强烈的愿望,是巨大力量的源泉。
在有关我的书中有一个情节,就是在我进入旧制初中以前,患上肺结核,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,一位邻居大嫂给了我一本书让我读。
看到出版的有关我的书以后,该团体特地来邀请我,他们说:“你是因为读了我们的书才治好了病,才获得了今日的成功,所以请你一定要到我们这个团体召开的全国大会上发表讲话。”
我想,既然人家邀请我,不去就失礼了,同时我也应该对他们有所回报。
于是,我去参加了大会。我讲话的内容是有关“人品”和“热情”的话题。
像我这样的情况,是一个少有的例外。普通人即使抱着纯粹的心灵拼命工作,还是很难获得成功。
这是一种情况,而在这世上,有心灵并不那么纯粹的人,却获得了成功。
只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和纯粹的心灵,只要思维方式正确,就能获得成功和幸福。
但为什么事实却并非如此呢?他们提到了这样的问题,所以我讲了我的观点。
“要做成这个样子!”这种强烈的愿望、意念才是激励自身积极性的最大能量。